2019年1月22日,一场由武术操、微电影等多种形式构成的体育教学成果展示在嘉定二中举行,来自上海市教育界、体育界的专家学者云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该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田径、武术、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精彩纷呈的8个专项教学展示课,引得专家学者们连连好评。纷纷发出感叹:“少年强则中国强啊!”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二中,坚持“文化立校,格物修身”办学理念,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高起点谋划体育特色项目“一条龙”布局、创新构建高中、初中和小学课余训练体系,以培养“人文底蕴厚实、科技素养突出、勇于实践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社会公民”为目标,走出一条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体育育人新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篮球布点学校;上海市体育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足球联盟学校;上海市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学校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第十六届市运动会上,嘉定二中更是大放异彩,一举夺得田径类项目4个冠军、10个季军,总分134分和足球第十名、篮球第十名的骄人成绩。
那么,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缘何在体育教学方面能够具备如此鲜明的优势?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当然,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校长周凤林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缘由。“校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主要抓学生的三点:第一是做人,第二是身体,第三才是知识。我们学校历来非常重视体育教学。我常讲,看学校的教学管理,首先就要看他的体育教学管理;看学生的精神面貌,看学校的精神面貌,就看一看他的体育教学和课间操上学生的精神面貌。抓好学生的育人,抓好学生的身体,抓好学生的知识,这才是一个校长应尽的责任。”
正如教育学家、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所说“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周凤林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的全面育人理念,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构建“精专业、广联动、深育人”“一条龙”体育育人模式,聚合“一体化”体育训练平台,厚植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精神,构建起了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体育育人的长效机制,用以体育人的生动实践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深刻命题。
精专业——深耕专项化课程改革,注入全面育人动能
“育人”是体育教学最核心的理念、最具内涵的特质,是开展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前提。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嘉定二中以国家领导人的育人思想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育人新理念,把“以体育人”作为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紧扣教体结合,对标立德树人,夯实体育师资队伍,深化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切实将学生的“强体”大计落到实处。
建机制,打牢教改组织基础。
2013年2月,嘉定二中成为上海市第一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学校。学校成立了“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嘉定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校长和教育局体卫科艺科科长担任副组长;成立“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立“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顾问小组,聘请专家对改革进行指导。先后建立了《体育学科教学常规》、《体育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体育教学双周体育例会制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体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教学、研究、培训的一体化制度》、《设施添置、采购流程、设备施工、器材维护及隐患排摸保障制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实施方案》、《室外球场使用管理规定》、《体育艺术器材管理员岗位职责》等10多项体育教育制度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体育工作制度体系,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为保障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费和人员支撑。
创项目,深化教学体系改革。
为进一步破解强体的难题,作为上海市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学校从2012年起就开始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增强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普及运动训练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专项化教改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自主研发了一整套个性化、项目化体育育人的课程体系,创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8个运动项目,针对各体育项目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和训练体系,通过个性化选择、小班化教学和专项化训练,真正做到了“体育课,我喜欢我做主”“爱体育运动,喜欢体育课”,学生从最基本的入门开始学习与练习,经过三年时间,项目技能水平及欣赏能力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课、想着体育课、盼着体育课。
嘉定二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增强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使学生掌握了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养成一生受益的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队伍,配齐专业师资力量。
高水平的专业体育教师,才能指导出高水平的学生。“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对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以“体育专项化”教学为中心的“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教师依据专业背景设立体育专项,开发课程;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体育专项课程教学规律,改进体育专项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更深层次专业进修与培训,提升体育专项课程教学能力。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验经验,在全区得到了广泛的辐射和推广。目前,学校有体育教师10名,其中男教师6名、女教师4名。学校体育教研组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先后获得“嘉定区青年文明号”、“嘉定区优秀教研组”、“华师大普教系统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一流教师人才的竞相涌现,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最持久的竞争力。仅三年有25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9人次在全国、上海市以及嘉定区体育教学展示评比中获奖。郑双全、张啸两位青年教师研发的《健身格子》、《篮球训练眼罩》教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体育教学改革为体育育人培根固土,注入强大的动能和活力,逐步转化为丰硕的办学成果。近年来,在教学教研与带队比赛中,嘉定二中体育教师在国家、上海市和嘉定区体育教学评比中也取得了多项不俗的成绩,去年,嘉定二中组队代表嘉定区参加了在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组委会组织开展的上海市学校体育先进单位评选工作中,学校被评为“2014-2018年度上海市学校体育先进单位”,接踵而来的各项殊荣不断体现着专项化课程改革的成果。
广联动——聚力一体化模式创新,深挖体育训练效能
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育人的需要,怎样打破旧的体育教学理念,打造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全新体育育人的生态链?嘉定二中创新构建“区域联动训练、阳光体育联赛、体育赛事承办”的三位体的“一体化体育育人”模式,既发展部分学生的体育特长,又关注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推动全校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真真正正的打牢了全体学生的健康基础。
区域联动训练,聚合资源增效能。
嘉定二中课余体育训练具备优良的历史传统,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传承至今,1981年就已经被评为上海市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如今体育在现代育人理念中已经被赋予的全新的内涵,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面对体育教学地位和要求不断提高,而非专业体育学校又普遍存在体育资源少、师资力量差、训练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如何破题?嘉定二中拓展思路,创新理念,积极协调整合区域体育局、南翔镇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体育资源,积极探索构建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区域联动”课余训练模式,如今,学校的业余运动训练一样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学校采取“区域性联动式”训练模式,发挥体育师资力量的优势,整合了场地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将南翔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特长学生集中到学校进行训练。每个项目实施主教练负责制,还配备一名教师辅助训练。运动员及时反馈、教练员及时调整,保障每周4-5次训练时间,并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保证2个小时的训练,同时还充分利用课间操、体育社团、拓展课等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争分夺秒训练,积极备战各项比赛。
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生体育课的时间分批进行训练,打破传统训练模式,采用多样化训练。田径、武术、足球专项课注重将技能教学与体能练习有机结合;羽毛球专项课注重将自主训练和分层教学有机结合;篮球专项课注重自制教具的运用和问题导向;健美操专项课体现了合作与探究的完美结合;田径类项目体现了人文与训练相结合的体训理念。嘉定二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为体育教学带来了生动而直观的改变,展现了学校体育教学笃定方向并不懈的追求。
在“区域一体化联动”模式课余训练推行这10年来,嘉定二中既挖掘了自身体育教学潜能,又带动了区域体育教学发展,学校在各项体育赛事上更是捷报频传、佳音不断。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市第十六届市运动会上,嘉定二中在区域性联动训练模式下组建的南翔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组队代表嘉定区参赛,仅田径类项目获得了4个金牌、10个铜牌以及 6个第四、3个第五、3个第六、3个第七、9个第八,获得了134分突破历史的好成绩。学校获得嘉定区代表团突出贡献奖,顾学文老师被评为嘉定区十佳教练员;任佳慧同学被评为嘉定区优秀运动员。学生在区级以上体育类比赛中获得荣誉千余人次。近年来,学校多次代表嘉定区参加了上海市的各项竞赛,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在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各项比赛中2015年至2018年共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百余项。
承办体育赛事,发挥辐射造氛围。
学校积极发挥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对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点和吸引力的作用,多次组织承办区、市级乃至国家级青少年体育活动赛事。2014年7月,学校代表嘉定区人民政府成功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武术项目比赛,全国各地26支代表队的255名运动员参加了18个项目的比赛,嘉定二中100名工作人员、52名学生志愿者、区教育局招募的40多名体育教师志愿者,所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以“点对点”的接待服务、“专职责”的赛场保障、“人本化”的住宿服务、“大众化”的餐饮服务、“无缝隙”的安全保卫、“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成就了武术比赛的精彩和圆满。赛事的筹备、组织工作,受到兄弟省市运动员的肯定和好评,也得到了各级行政部门的赞许和表扬。
2015年、2016年,嘉定二中又分别承办了“NBA传奇明星中国嘉定南翔行”的篮球交流活动,NBA传球大师“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和“第一后卫”丹尼尔·吉布森等NBA篮球明星悉数到场,嘉定二中篮球队的队员们在晚上举行的NBA明星篮球对抗赛中担任志愿者。NBA传奇明星第一次走进中国的中学校园,他们对嘉定二中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活动充分展现了嘉定二中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成效,展现了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运动风采和青春激情,也点燃了广大师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深切感受了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促进了篮球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学校每年都承办上海市、嘉定区及南翔全民运动会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等各种比赛和训练工作,还承办了嘉定区教育系统的各项体育展示活动。
嘉定二中在高效的训练模式支撑下、在全链条的业余训练体系发力下、在浓厚的体育氛围熏陶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展开也就势如破竹般豁然开朗起来,体育育人事业迸发出勃勃生机。
深育人——潜心大体育教学实践,彰显体育育人功能
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倡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嘉定二中把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精准凝练“三个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断深化体育育人的内涵和功能,形成了嘉定二中校园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鲜明的育人特色。
体育育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学校把体育教学寓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加强顶层设计,聚合教学资源,整合现有的基础体育课程、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阳光体育联赛等项目,理顺管理机制,协调时间安排,统筹场地使用,推动“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全校大体育教学实践,厚植体育教学的沃土,真正达到体教相长、协同发力的人才培育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体育育人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基础课、专项课、体能课等全面落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常抓不懈。同时将体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深挖体育文化元素和内涵,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全方位打造学生的运动成长环境。高一男生篮球赛、高二男生足球联赛、高三师生兴趣运动会、体育节阳光体育大联赛田径运动会、跳踢比赛……个个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武术、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田径等学生体育社团先后成立,学校配备专门体育教师授课,定期开展专项体育活动,不断增加体育运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全校学生广泛参加。跳踢社团还被评为了嘉定区中学生明星社团。
体育育人与人文科技相融合。
学校发挥“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特色办学优势,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学生借助物理原理提高体育专业技术;借助生物知识更加有效地进行运动后的放松调适。学生在武术运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健美操项目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近年来,嘉定二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育人成效显著,学生的体质普遍得到了加强,全校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合格率自2013年95.27%上升至2018年的97.81%;优秀率则从1.30%上升至6.75%。仅三年就有千余人次的年学生在区级以上体育类比赛中获得荣誉,其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个,获得市级一等奖43项。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向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经贸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输送大批高质量的优秀体育人才,嘉定二中的体育学子在更高的平台上追逐梦想,也在更宽广的天地中磨砺翅膀。
围绕“体育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嘉定二中精心打造“精专业、广联动、深育人”“一条龙”特色体育教学项目布局,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区域联动”体育育人的新模式。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嘉定二中将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丰富专项内容,改进选课模式,深化体教融合,集聚优势资源,提升训练水平,为学生终身运动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2019年《中国教育报》嘉定二中体育工作展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