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圆梦 真“芯”筑果——嘉二学子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参观学习
来源:    发稿日期:2023年11月17日

11月5日我校组织部分高一学生由问雪萍老师带队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参与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第六届科学节暨SIMIT第二届“芯”秀场活动。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我校长期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

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年起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由主场活动和一系列的研究所科普活动构成,注重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芯”秀场活动以知识迷宫的形式通过图文展示科普各种不同芯片的知识,通过图文、视频、实物讲解和活动展示等方式展示2023年上海微系统所重要科技成果。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彭炜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超导的发现、特性、理论、材料及实际应用等。孙鎏炀研究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使同学们明白这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同学们都对讲座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地与专家互动。

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各种实际情况。本次活动是我校为落实“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而开设的“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立志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以下为部分同学的感言:

虞叶:这次中科院之旅,时间主要用于一位教授来讲授关于超导的知识,有关于超导的发现与研发者和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作用,人工智能的作用等;以及与教授的互动环节,学生们的所问以及教授的回答,都一起充实了我在超导与人工智能的知识,让我学到许多相关知识,也让我对现在的人类物理水平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我认为应该追随这一“物理潮流”,好好学习而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许智诚:首次来到长宁区中科院,在教授演讲中,我首先了解到了超导的作用与发展历程,看到了SIMIT无屏蔽4通道心磁图仪系统。接着另一名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脑机接口以及人工智能。即使这项科技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一定会成功。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 ,相信未来我国会取得更多瞩目的成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奋力拼搏、努力学习,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余帆:参加长宁区中科院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通过科研的科普专栏,我对科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深入了解了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其次,活动中关于超导体与脑机接口的讲座将学科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最重要的是,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的体验让我亲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总体而言,这次活动让我在中科院的氛围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启发,为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滕李一: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这次中科院的第六届科学节,我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以及科学的力量。彭教授关于超导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从未想过原来超导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之后孙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知识,它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技术领域,可应用于医用治疗方面。这些科技成果不禁让我感慨科技的创新力和无限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