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环境创设对学习成效的作用刍议

作者:上海市嘉定二中更新时间:2023-04-06 10:06点击量:0

这是一次我感到最舒展、温馨的讲课,组织方徐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非常宽敞明亮、又温馨怡人的会议室。会议室所在的院落在该校校园东部,花园的东北面,正面朝南,开门见到的是花园、水池、树木、假山,还有雕塑和亭子。这幢房子是一栋独立的两层砖瓦老楼房,经过装修,显得干净整洁。入内是一个院子,三面是房子,中间一个庭院。我们的培训活动从下午130分开始,整栋房子就我们一项活动,所以很安静。



会议室在2楼正对院门的三间房间的左侧,一间面积不大的房间,平面呈近似正方形,中间摆放着30多个座位。每个座位都有桌子可以记笔记。座位和桌子之间都留有空间,比较宽敞,白墙壁、白椅子和浅色桌子,灯光一打开,满屋生辉,很敞亮。墙上有红色大字,如“慎思独行”“勤以立身”“崇实求新”等等,是办学追求的体现。字用红色书写,白墙红字十分醒目。

我放下手提包,出门转了一下,另外几个房间从桌椅摆放推测,有会客室、研讨室、小会议室等,可以料想这里是学生、教师可以座谈、开会、接待宾客的地方。每个房间都一尘不染,都有茶具、热水瓶、茶杯、饮水机,墙壁上有书画做装饰,桌子上摆放了花卉盆景,选取的花卉盆景体积都不大,与小房间很适配。我看了后感觉,设计、布置房间的人是有书卷气的文化人所为。把一座古色古香的院子置放在学校的花园中间,与校园环境、与教育活动都很搭配。

讲课的日子是三月月末的一个下午,雨后阴天,还是春寒未尽时,徐老师事先已经开了空调,走进会议室老师们可以卸下冬装,轻松自如,伸展一下已经劳累了半天的身体。

我讲课的题目是《研究对教师意味着什么——<走向实证>导读》,事先我把电子讲义幻灯片发给徐老师,徐老师看了,她在讲义的片头和末尾做了修改润色,以更符合本次讲课的对象。我用否定之否定的讲课结构来表述观点:先提出“不做课题,照样精彩”的教师客观存在,然后用例子阐明“做了课题,更加精彩”的事实。继而提出做课题研究有助于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的观点。因为,教师学做课题研究有利于“文献意识”“证据意识”“理论视角”的建立和内化。还有助于“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写作能力”的建立和提高。

一个温馨、怡人的教室,一群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围着一本“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小书做导读、学习、领会和感悟,探讨着大家都熟悉的教育教学“实然”状况,以此追索背后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学理——理论视角剖析教育,以构建教师自己的个人化理论来促进发展。我们都在追寻“成全自己”和“成全他人”的路径、方法和技术,我们的群体学习成为彼此成全的温馨时刻。

课后,学员围着我这个教师作者,拿出已经在阅读的书要求签名留念,以记录这个美好的下午。我当然很乐意。看着教师在十分繁忙的工作之余愿意阅读学习、研究反思,撰写文章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哪怕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也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有道是,只要起步什么时候都不迟!更何况这一群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教师能够认真听课学习、积极互动交流。他们的身上也有“书卷气”散发。

我看到了学员在听课中双眼注视、频频点头,笑容满面。还从最后提问互动环节,感受到他们的状态良好,这样的学习效果也佳。如果分析培训活动有成效的原因,除了讲课内容“接地气”适合教师以外,我觉得还有环境创设的原因。徐老师在诸多细节上的处理,给讲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我曾经到过许多学校讲课。这次的讲题也曾经在其他学校讲过。这一次讲课,我感到格外温馨怡人,舒畅愉悦。我的状态好了,阐发起来也思路流畅,好词好句频频。

比较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讲课多了,我常常会遇到由于细节处理不当的困难、纠结。比如,会议室座位不适合学员听课。比如长圆形桌子,我很难与每一位学员有在“对视”中关注、交流的可能。还比如,不满一百人的会议,却安排了一个200多人的大会议室,稀稀拉拉的人预示着“松松散散”的结构,影响会风。会议室太大,进出方便,给中途“溜号”者预留了方便。当然这里还有听课对象的安排问题。不想进修的教师“被培训”,所以人在心不在。徐老师告诉我,来参加会议的人都是“诚心者”,没有强迫。我说这好!不要勉强更不要强迫,教师可以有选择参加和拒绝参加培训的权利。

这个会议室有舒适宽敞的座位,有桌子供教师写字记录,放一只杯子方便喝茶。教师的工作本来就十分辛苦,参加会议提供舒适温馨的条件,应该是人之常情,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让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听课学习,一边休息,一边记录思考,效率会提高。何况目前学校的硬件已经不是当年艰苦创业时期了。在学校改造装修时,配备几个质量精到、文化气强的会议室着实不难。难的是观念落后,没有把教师的参会与“以人为本”联系起来,对教师的学习提高没有放在人本主义价值观来思考。

如果座位的空间狭小,坐的时间长了,不舒服。那一次参加某个会议,会期2天。那位协办会议的校长把会议放在一间不大而且狭长的会议室。会议室太小,要坐近一百位参会人员显得拥挤不堪。我的座位后面靠墙,前面是桌子,左右有邻座校长,如果要起身上厕所,必须惊动邻座起身避让。给每一个座位留出的空间有限,有点动弹不得。几位远道而来参加论证的老专家的座位也相差无几,看得出他们同样十分辛苦。问题是这种辛苦稍微动动脑子是可以避免的。不知道这位校长在安排会议室时是怎么想的。我还好几次碰到会议室的大屏幕从最上面的高度开始设计,一直落到地上,设计者一厢情愿,拍脑袋决策,自以为“好看”。殊不知,打出来的屏幕最下面的文字怎能看见呢?屏幕是用来装饰的吗?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实用功能。现代化的设备到了没有文化的人手中,几成一个装饰品,工作效率在细节处理不当的叠加中一点点减弱甚至消失。

可惜之余我更敬佩善于处理细节的人,一如徐老师。用实验思路作对比、做分析看,讲课者还是我这个人,讲课内容还是这份讲稿。由于细节处理得当,提高了培训活动效果。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陈静静博士在一所初中执教的学习共同体研究课《佐贺的超级阿嬷》,她给学生设计了有桌布的书桌,书桌上放了鲜花,下午茶,每位学生一杯。还嘱咐校长桌布一定要选择绿色的,红色不行。这样的创设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我们没有仔细测量、考评过。但是,就我参加不同细节处理的会议,感到了那种温馨怡人的环境的创设,会让人的精神状态向好,学习效果增加。由此想到了学生的教室,环境可以再改造吗?让学生更舒畅温馨,可以吗?!

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405211706.jpg

    文章的末尾,需要揭示谜底了:这所学校是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这位教师是嘉定区学科带头人、嘉定二中体育教研组组长徐瑛。我给学员导读的书是《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黄建初编著,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2022年版)。本文系有感而发,对事不对人。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作者:黄建初 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浦东新区政协常委,民盟浦东新区副主委。从事普教科研的指导与研究,致力于教师研究方法、教育写作和专业成长的探索,主张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和善于反思是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担任名师工作室导师,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主编了《教师人文通俗读本》《蹒跚学研录》《学研随感录》《言为心声》等文集,著有随笔集《趟在教育这条河》。在《上海教育科研》《福建教育》《联合时报》《教育时报》《今日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90多篇。编著《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20224月大夏书系出版)

调整大小 黄建初老师.jpg

联系电话:021-59127823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德华路388号

copyright©2018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7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