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4日,我校组织部分团学骨干代表奔赴福建三明,开展了主题为“探寻红色印记、赓续精神血脉”的“大思政”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深度融合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依托三明丰富的红色资源,助力师生们在实地探访、学习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探访旧址窥公社往昔
7月1日下午,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参观嵩溪兵工厂、山梨红酒窖和人民公社大食堂。
兵工厂旧址位于嵩溪镇元山村,这是一处曾经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战备兵工厂,数千名职工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这里有学校、医院、影院、食堂、车间等建筑,俨然就是一个深山密林中的小城镇。山梨红酒窖原先是一个防空洞,入口处斑驳的石墙上赫然刻着“山梨红”三字,与红旗的图案相映成辉。人民公社大食堂内,餐桌、大锅炉摆放有序,“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用了红色的字体醒目地贴在墙上,一幅幅壁画栩栩如生,使师生们近距离地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在参观的过程中,师生们还自己动手体会了打糍粑的过程,记录下观察到的实物史料。
踏足旧居忆峥嵘岁月
7月2日上午,研学团队前往林畲参观毛泽东旧居。毛泽东同志和总前委率领的红四军二纵队,在1930年1月中旬转道清流,来到林畲时就曾住宿于这里。
同学们在毛泽东旧居广场朗诵完《如梦令·元旦》之后,便进入了旧居内部。同学们参观旧居内部的设施,并认真地倾听向导讲述毛主席曾经转道清流,领导革命的峥嵘岁月。而后,同学们也参观了附近的清流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清流县革命的历史。
红军当时在墙上刷写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旧居内斑驳的木床、椅子,清流革命历史纪念馆里一个个革命志士的故事,都悄然诉说着当年革命岁月的艰辛与伟大。清流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望走过的历程,每时每刻告诫着新时代的我们要稳稳接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接力棒,积极进取、勇毅向前,似百舸争流。
双校联动谱青春华章
7月2日下午,云雾散开,光风霁月,太阳好似给大地穿上了一层金缕衣。研学团队来到与我校结对共建的学校——清流一中,开始了下午的交流学习。在清流一中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研学团队先后参观了艺体馆、教学楼、操场等校园景观。在参观途中,刚下课的清流一中学子在教学楼走廊上与路过的嘉二中研学师生们热情地打招呼。
在报告厅,清流一中的师生们带来了优美婉转的歌曲表演,随后双方学生代表介绍各自的基本情况,了解对方的日常学习生活。两校学子还两两组队,开展有趣的清流文化知识竞答以及两地特色美食竞答,了解了“五金魁”等清流客家文化。最后,大家一起在食堂亲手制作清流特色美食地瓜包,这次交流活动在欢笑声中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在活动过程中,两校学子们不仅看到了彼此多元而热烈的青春生活,也通过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傍晚时分,远处西边的晚霞染上一片红橙水彩,日照的反光涂在清流一中的教学楼上,和记忆一起熠熠生辉。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两校之间跨越山川阻隔、跨越时光流转的深情纽带。
宁化圣馆见长征荣光
7月3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进入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展板和一排排庄重肃穆的战士雕像——他们手举红旗、吹着军号,令人肃然起敬。
在馆内讲解员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红军战士与当地人民之间那份坚不可摧、醇厚绵长的鱼水深情。参观“中央苏区‘核心区’”“万里长征第一步”等主题展馆,了解红军战士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全面体悟宁化苏区军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从中领悟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师生们还参观了国内唯一以军号为题材的专题陈列,聆听镇馆之宝《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的红色传奇故事,知道军号在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参观过程中,师生们积极参与挑扁担、触屏游戏等小活动,也认真聆听讲解员老师用客家方言深情颂唱的宁化山歌《对面桐子开白花》。
共和国永不忘记。长征兵力达20多万,可在最后三大主力会师时,仅存5万余人;宁化县参加长征的有6000余人,到达陕北时仅存58人。正是无数先烈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长征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朽的长征精神。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用实际行动将无私奉献、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山林洞泉触自然万象
三明境内的自然景观也独具魅力,以山水风光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
7月3日下午,研学团队来到了宁化天鹅洞。天鹅洞掩藏在山林深处,地上铺满了青苔。天鹅洞内豁然开朗、怪石森罗;五彩光影灵动纷繁、流转变幻,好似一幅幅连绵的画卷,刻画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宛如登上九天仙境,令人目不暇接。师生们在天鹅洞导游的带领下,踏过一层层阶梯,用手触摸钟乳石,用耳听水流阵阵。
“你看,那是河流。”大家穿好救生衣,分批坐船。船头的船长们手握船桨,用力一划,指引船只前行的方向。师生们齐心协力,用小小的船桨划破暗河波澜,划向幽深一方,划向希望的彼岸。
7月4日上午,也是研学行程的最后一日,研学团队来到了天芳悦潭温泉源和清流温泉国家级地质公园博物馆。
天芳悦潭温泉源泉水沸腾,最高水温达93℃。炽热的温泉造就了天然美食——有机锗温泉蛋,师生们在休息时和当地人民聊天,学到了温泉煮蛋的原理。最后的行程是参观清流温泉国家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同学们深入学习地质知识,全面知悉清流地质地貌特征,通过眼观、手触、耳听收获一堂生动的地质科普课。同时,也通过史料了解到福建的“清流人”和移居到台湾“左镇人”同根同源,有力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次三明研学之旅中,师生们深入了解苏区红军的革命征程,踏寻清流、宁化客家的文化宝藏。在行走的足迹中,我们一遍遍感悟先烈为国家、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在感官的触动中,我们一次次为三明当地质朴的人文情怀而感动。本次研学之旅的经历不会随着研学的结束而结束,无论是旧址、纪念馆的实物与文字,还是清流一中学子们诚挚的笑容,抑或是大家傍晚时分在山间步道的徒步行迹,都将以记忆的形式永远珍藏在研学团队成员的心底。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