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二中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指向'五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探究”校级联合研修暨第五届嘉定区“种子计划”沈淑雅、彭薇团队开班仪式
来源: 嘉定二中    发稿日期:2025年06月21日

6月17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主题为“指向'五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探究”的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和高中思政名师工作室联合探究活动,嘉定区高中历史教研员王莹老师和学校政治、历史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也聆听了讲座。

学校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月琴教授来校作主题报告。本次活动也是第五届嘉定区“种子计划”沈淑雅、彭薇团队开班仪式,沈淑雅、彭薇名师工作室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研讨,活动由彭薇老师主持。

image1.jpeg

李教授以《对义教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从“跨学科”这一名词概念入手开启报告,指出开展跨学科实践首先要明白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概念。根据孟璨《基础教育课程》,所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某一研究问题为核心,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是打破学科边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必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知识理解的必要环节。

image2.jpeg

李教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课标》的法律效力,以《课标》界定为界定,从研究到教育再到主题学习,形成一个脉络体系,是知识和理论的一脉相承。目前关于跨学科学习存在三种典型模式,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L)、项目式学习(PBL)和学科融合式学习。三种模式都强调学科交界和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便更好打造面向学生的第二课堂。李教授认为要想实现这种学科融合,首先需要立足于《课标》中对不同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阐释和具体要求,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课标》要求,可以与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政治学科主题式的内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到家国教育,无一不与历史学科不谋而合,地理学科中的二十四节气更是历史学科中科技成就的部分,包括生物、科学、信息科技乃至体育,这众多的学科都可以与历史相结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总的来说,要对照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要旨,实现由知识图谱向核心素养图谱的深化。并且可以从不同视角入手,如历史叙事、公共史学、博物馆的布陈、看电影学历史、非遗项目以及历史剧,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设置必要的评价机制,实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不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随后,李教授从高中跨学科经典案例入手,分析了“中华英雄谱--数风流人物历史剧等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设计,引导我们从不同维度如何实施跨学科探索。最后,李教授对未来发展跨学科探究,提出几点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由多学科教师共同承担还是由各学科教师独自完成?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如何使用?各自为阵还是联合使用?学校顶层设计?

image3.png

image4.png

image5.png

image6.png

此次研讨活动内容充实、前瞻性强,为教师们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模式及价值的理解。嘉定区高中历史教研员王莹老师在研讨中指出,李教授从初高中衔接的视角切入,聚焦新课标要求,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提出的跨学科实施路径,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也为后续在本学科领域深入开展跨学科探究指明了方向。嘉定二中沈淑雅副校长则从学校“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和历史学科本体两个维度,分享了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创新经验与实施困惑,并基于李教授的指导形成的对未来推进跨学科课程建设、完善教研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性思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整场研讨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为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设计并实施高质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image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