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德育特级、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第五期“高峰计划”主持人洪耀伟老师受邀为王建立班主任工作坊成员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教育情怀与实践智慧的讲座。洪老师以自己丰富的班主任经历为脉络,结合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经验,分享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一、教育初心:提前五分钟的坚守与团队精神
洪老师开场便强调了“提前5分钟”的行事准则,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带团队的底线。他分享了自己的多次参赛经历,即便路途遥远,也要提前抵达,不给主办方添麻烦。这种守时与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折射出他对教育工作的敬畏与对团队的责任感。
谈及基本功大赛,洪老师直言不讳,报名前需想清楚,一旦选择便要坚守。他不提倡功利性参赛,强调基层教师应永葆教育初心。这种对教育纯粹性的坚守,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
二、成长历程:从美术老师到班主任的蜕变
作为美术老师担任班主任21年,洪老师回忆起早年带学生做雕塑的经历,虽条件艰苦却满怀热忱。这段经历后来成为他全国大赛育人故事的蓝本——《第一次为学生证婚》,讲述了他如何通过美术特长培养学生,帮助学生考上美术学校,最终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故事。
洪老师特别强调“教育是留白的艺术”,他认为好的班主任应让学生“又爱又怕”,既有威严又有亲和力。他以自己带“史上最乱班级”为例,通过严格管理与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自带的威严,同时用美术课堂的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大赛感悟:素养为先,淡化功利
谈及自己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洪老师指出:“这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而非临时准备的秀场。”他以自己两届大赛的经历为例,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积累的重要性。2012年参加首届长三角大赛时,他三个月翻阅50本书,笔试斩获一等奖;后来的全国大赛,他临时“被报名”,却凭借多年班主任经验沉淀,最终作品均被教育部选为典型经验。
洪老师呼吁班主任要回归教育本质——育人故事应源于真实经历。他以自己辅导学生考学、资助学生等真实案例为例,说明真正的教育故事应充满温度与细节。
四、教育理念:以美润德,做有情怀的教育
作为美术老师,洪老师提出“以美建班,以美润德”的带班理念。他分享了如何通过美术课程渗透德育,如在《开国大典》鉴赏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石头画”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他还展示了自己设计的“美育作业”,如节日贺卡制作、校园文创设计等,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品德修养。
洪老师特别强调教育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他对比展示了25年前学生的老照片与如今学生的作品,感慨时代变迁下教育方式的变革。他提醒年轻教师不能用老方法教新学生,需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针对当下学生抗挫能力弱、物质太易获得的现状,他建议通过挫折教育、劳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坚韧品格。
五、育人实践: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洪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诠释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尊重教育:学生将他的照片P成长颈鹿发在群里,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借机讲解肖像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
感恩教育:收到多年前学生的感谢信,信中提到学生珍藏他二十多年前的一张获奖证书复印件,让他深刻体会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影响。
谈及年轻教师的成长,他强调站位决定格局,“作为班主任,需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如‘四有好老师’‘教育家精神’,将理论融入日常工作。”他现场展示了自己参与上海市教育大会的笔记,强调“教育者要有政治敏感度与大局观”。
六、未来期许:做终身成长的教育者
讲座最后,洪老师以“成长,永远在路上”为结语,鼓励老师们用教育家精神指引工作。他展示了自己最新出版的德育著作《班主任关键能力修炼》,书中收录他教育生涯的育人故事与带班方略,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操案例。
回顾这场讲座,洪耀伟老师用真诚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与深刻的思考,为班主任们勾勒出一条“以爱为底色,以美为路径,以心育心”的成长之路。正如他所言,“教育的真谛,在于当学生忘掉所有知识后,剩下的那份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担当。”这或许就是班主任工作最动人的意义——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最后,王建立老师和孙坤玲老师代表工作坊对洪老师表达了感谢,并谈及自己的感悟。
王老师说:“班主任工作常被视作琐碎的代名词,但今天的培训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所有细微的付出,都在为学生的成长埋下伏笔。当我们学会从琐碎中提炼教育的意义,就能在这德育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更宽广。” 孙老师号召全体学员学习洪老师的积极品质:站位高;有情怀,会生活,会工作,在教育中真教育,育真人;重体验、重沟通、重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有故事、有智慧、有理念;会做人、会感恩。最后她借用洪老师的话“成长在路上”勉励大家在工作中要学会爱自己,要和孩子形成团体;在教育中也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爱集体、爱自然、爱国家,这是教育者应传递的生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