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二中动态 > 新闻报道 > 正文
以数为桥 沪滇教育协作绽新花——沪滇教育交流:武定民族中学数学组到访嘉定二中
来源: 嘉定二中    发稿日期:2025年04月16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沪滇两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示范和辐射效应,4月1日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和武定一中的数学教师团队来到我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交流活动,分享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创新的可行路径。学校高一高二数学备课组长李作滨和秦昊老师和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抵达嘉定二中后,武定民族中学数学组首先参观了校园环境,以及生物馆、历史馆和党史馆。通过实地参观,他们对嘉定二中的校园文化和特色教育资源有了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随后,嘉定区高中数学教研员雷世清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讲座以“聚焦核心素养,精准施策提效——立足学情的课堂教学优化与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上海课堂改革的创新路径。

雷世清老师立足新课标Ⅱ卷的考试特点,结合近年高考真题,系统剖析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命题中的体现。他指出,当前数学试题正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深度转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融合跨学科元素,强化对学生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的考查。针对云南教师关注的“教考衔接”问题,雷老师提出了“三阶策略”,建议课堂教学以教材例题为根基进行变式拓展,通过“基础型—综合型—探究型”分层训练,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阶梯,提升综合能力。

围绕“双新”背景下的课堂转型,雷世清老师大力提倡“问题链驱动”教学法。他通过展示多位老师区级公开课的优秀设计,详细阐述了这一教学方法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实现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雷老师指出,传统“标准化”课堂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而“生成性”课堂应以“问题链”为引擎,推动学生思维进阶。他以嘉定区“问题链驱动”区级教研成果为例,深入阐释了问题链设计应具备“生活关联性—认知冲突性—思维递进性”三重特征,通过“锚点问题激发兴趣—分支问题引导探究—挑战问题深化迁移”的路径,将知识建构与素养培育有机融合。

活动尾声,两地教师就“高三复习课效率提升”等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交流活动是沪滇教育协作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为武定民族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学习上海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机会,也为嘉定二中与武定民族中学搭建了长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有助于推动区域教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实现两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