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嘉定二中举行以“深化‘双新’实施,提升教研领导力”为主题的嘉定区高中英语、历史、体育学科基地建设推进会。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秦惠康和区高中英语、历史、体育学科教研员为学科基地建设出谋划策。本次活动由嘉定二中党总支书记宋保平主持。
锚定目标:学科建设路径明晰
各学科基地主持人围绕年度目标与实践规划展开详细阐述,明确学科发展路径:
英语学科:破解写作教学难题,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针对高中学生写作素材匮乏、教师写作教学系统性不足的现状,区高中英语学科基地主持人陆霞老师提出以“过程性写作”为核心研究项目,计划通过开展主题教学实践和研讨,同步建立写作资源库、编写校本作业、收集过程性评价档案袋等举措,旨在攻克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
工作目标明确四个维度: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发挥示范效应。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开展主题化教学观摩、参加教师教学大赛、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和组织学科竞赛等,最终形成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资源和主题化系列化特色课程体系。
历史学科:提高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区高中历史学科主持人沈淑雅老师展望历史学科基地发展,指出应充分依托嘉定二中历史学科深厚底蕴,聚焦教学评一致性,使学校历史教研组成为区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坚力量,统筹推进新课程实施,提升区域历史学科建设水平与历史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具体举措上,学科基地将汇聚区教研室、专家团队、兄弟教师和学科基地成员等多方智慧,优化学科课程方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改进国家统编课程校本化实施,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优化立体课堂构建,彰显学生中心课堂,进一步改进教学目标衔接、教学内容贯通和教学方法的重构。核心任务是开展高中历史主题式重组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形成相关案例,提炼方法策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体育学科:凝聚区域合力,完善课程体系
体育学科基地主持人徐瑛老师以“凝聚区域体育教育合力,助力教师队伍发展”为主题,提出了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素养、完善课程体系、设计特色课程的目标。
具体举措涵盖了: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专题专家讲座、设立工作坊、申报体育研究课题等手段,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构建“基础 + 特色 + 专项”的三级体育课程体系,发挥学校在田径、武术、篮球等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一条龙”优势;搭建“五级”学生体育运动路径,即整合体育课堂、大课间、体育文化节、课余训练与家校互动;加强区域交流,定期举办项目教学沙龙,推广基地建设经验。
专业指导:教研员把脉学科发展
区教研员对各学科基地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深入点评,为基地建设精准把脉。
· 孙饴教研员肯定了英语学科基地工作目标与区域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同时建议进一步探索过程性写作的校本融合路径,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
· 司南教研员指出,英语基地将写作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但建议统计教师教学难点,每年聚焦一个关键问题,逐步突破;并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与解读学生的重要性 。
· 王莹教研员对嘉定二中历史学科的深厚底蕴和优秀教师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提出的方案契合当下教育背景,致力于优化课堂与教学方案,服务学生发展。同时建议将核心项目的实施步骤进一步细化以利于后续项目的推进落实。
· 章文军教研员对体育基地建设提出期望,希望基地能够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迈向新高度,并以点带面,促进嘉定区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明确方向:领导总结部署重点任务
秦惠康副院长全面总结,重点阐述了“双新”、学科基地与教研领导力的关系,提出学科基地建设应遵循“问题—主题—路径—成果”的实施逻辑;梳理了学科基地主持人与学校行政领导的关系,建议做好资源配置,发挥更好的协同效应;分析了教研、项目、科研的关系,鼓励学科基地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过程灵活,追求实效;并以生动的教研案例强调学科基地建设是“提出问题—实践反思—持续教研—取得成果”的过程,需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确定主题、探索路径、达成成果。
宋保平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及教研员们的指导支持,并强调基地建设对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六点工作建议,一是学科基地建设既要遵守工作规范也要形成学科特色,二是在学科基地主持人的引领下加强分工协调与团队合作,三是在专家指导下保持独立思考,四是项目研究与常态教研深度融合,五是保证教学为前提丰富学科基地活动内容与形式,六是在项目研究驱动下促进师生内生发展。
此次学科基地建设推进会为嘉定二中英语、历史、体育学科基地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方向。三个学科基地将在多方协同努力下,提升学科教研领导力,为深化“双新”实施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