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2025年3月18日下午,嘉定区高一数学教研活动暨HPM视角下的正弦定理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正弦定理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汪晓勤教授、区高中数学金荣生名师工作室、钟萍名师工作室、胡迎霞名师工作室、周丽娟名师工作室、彭朴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各校高一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堂观摩、技术分享、深度研讨与专家引领,共同探索数学教学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之道。
一、教学观摩:以史启智,以问促思
活动伊始,我校李作滨老师执教区公开课《正弦定理》。李老师立足学生学情,以实际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通过“作高法”来探索定理证明。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推导。李老师的课以问题链驱动,既重知识生成,又重文化浸润,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亮点聚焦
数学史点睛:李老师引入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的证明方法,结合几何图形,展现古人智慧。梅文鼎方法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维度,更让数学史从“背景点缀”升华为“思维载体”。学生通过对比古今方法,体会定理的普适性与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学生主体性:课堂采用“留白式教学”,学生主动上台板书证明过程,教师作点拨,充分体现“让学于生”的理念。现场互动热烈,学生思维火花频现。
文化浸润:以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的证明为载体,李老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有源、数学有史、数学有美、数学有用、数学有德”的深刻内涵。
二、微讲座:技术赋能,直观教学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金山老师带来题为《例说Geogebra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的微讲座。金山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详细介绍了Geogebra软件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技巧,并分享了如何利用Geogebra辅助数学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宝贵经验。金山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工具,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交流研讨:名师共议,思维碰撞
在交流研讨环节,区内各校教师代表对李作滨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HPM视角下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理念,是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同时,各位老师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正弦定理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名师观点集萃
钟萍老师:课堂中“留白”设计巧妙,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空间,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导向。
周丽娟老师:Geogebra与数学史的融合可进一步拓展,例如用动态工具复现历史经典证明,增强课堂的时空纵深感。
四、专家引领:高位点拨,指明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作了专业点评。汪教授高度评价了李作滨老师的公开课,并从数学史的角度对《正弦定理》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汪教授指出,正弦定理的发现和发展历程,体现了数学家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这段历史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理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汪晓勤教授高度赞誉李作滨老师的课堂设计:“这堂课充分展现了‘四白’艺术——陈述留白激发表达欲,发现留白引导探索欲,论证留白锤炼逻辑力,方法留白拓宽思维域。”汪教授进一步指出,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应实现“三融合”:历史脉络与知识逻辑的融合、文化价值与学科素养的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为区域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汪教授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如何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与会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五、总结展望:深耕教研,赓续前行
活动尾声,区数学教研员金荣生老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示范意义,本次教研活动为全区高一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对推动我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呼吁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挖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构建“有根、有魂、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高中数学教学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供稿:数学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