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二中 陆纤纤
2014年的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几年前我刚入职的时候,写过一篇相关征文,标题是《做一个“四有”筑梦人》。现在我从教已有5个年头,其中包括近三年的高三教师经历。这让我对“四有”教师有全新的认识。
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在当好筑梦人的基础上更应该成为守梦人。这并非是从“筑造”到“守住”的后退,而是从“筑牢”到“守护”的坚持。
首先,我们需要守护理想信念这一永恒的旗帜。教师要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我们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比如:某国际品牌抄袭挪用中国马面裙服饰文化;最近备受关注的南京玄奘寺事件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关注理想信念,关注家国责任,其实是关注民族之根。在高三学生迈入大学之际,高中教师发挥各科的育人功能树立理想信念,守护毕业班学生18岁成人之际的重要防线。
其次,守护道德情操,能保持教育梦的后劲。我们高三这个团队中的老师,克服疫情封控期间生活上的不便,克服高考延期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陪伴学生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迎来最后的累累硕果。老师们或是做志愿者,或是承担核酸检测任务,或是积极探索新的线上教学模式,这都是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在社交平台上,我看到学生在家学习烹饪,坚持居家健身,在线上提交作业时用表情包和老师互动等等,这都体现出了积极的学习生活面貌。可以说,从春意料峭的三月,到酷暑难耐的七月,是师生在共同守望相助。
再者,扎实的学识是守梦的新起点。2022年疫情背景下的网课,对我们高三教师团队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得2020年疫情时,学校为师生安排配送学习资料。但随着防疫形势的变化,2022的高三网课中后期缺少纸质材料,于是电子文档交互使用编辑、网络平台的材料收集、钉钉在线课堂等新教学技术应运而生。例如:语文作文讲评可以使用问卷星+电子表格的形式进行师生、生生互评。可见,教师需要用终生学习的理念撬动学科知识和科学知识的长足进步,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守护好教育梦。
最后,怀揣仁爱之心是守护教育梦的不竭源泉。2022届学生的三年高中,经历了两年网课,在心理状态和学习认知能力上会受到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说用仁爱之心在平时是为祖国的花朵提供日常养分,那么这一年的高三岁月,教师们的仁爱之心是强心剂、是营养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钉钉班级群中的一番对话:(2022年4月15日10:05)
潘海燕老师(班主任):外面多好的太阳,春光明媚!期待着早日于同学们校园里课堂里相聚!
傅同学:我这边看不到太阳(哭哭的表情)。
张亚军老师(任课教师):上传了一张窗外的蓝天白云绿树图片。
傅同学: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谢谢老师!
这样的小对话、小事件还有很多,相信也在各个班级频频发生。《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爱之心,爱由心生,所有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美妙词汇都不足以体现仁爱之心的重要性,因为这本就是发自内心最真诚、最不经意的爱,却让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地感受到。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给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艰难险途各有不同,守住“四有”,教师们才能在自己的三尺讲台前守护教育梦。